霧霾已經成為大部分國人生活中的常態
記者/主持人:韓梅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韓梅綜合報導)從本周三開始,重霾重臨京津冀地區,甚至工業欠發達的青海西寧從昨天起也出現異常罕見重霧霾。自去年10月中國大部分地區遭受霧霾侵襲以來,「中國霧霾第一案」、天氣預報禁用「霾」字等事件相繼出現,將「治霾」推上公民權益層面。精明的生意人則努力將災難轉化為商機,紐西蘭等地甚至出現了空氣農場。
國內受霧霾影響的地區本以京津冀為主,但自去年下半年起河南、陝西、山東等地也頻繁遭難。到昨天,國內媒體記者在青海西寧街頭也看到一片灰濛濛的景象,中國天氣網數據顯示空氣污染指數已達到500,成嚴重污染天氣。由於現象罕見,大部分市民都沒意識到是霧霾來臨。西寧市環保局閉口不提「霾」字,僅稱這是受沙塵天氣影響,過程還將持續。
這種「掩耳盜鈴」的手段與中共國家氣象局如出一轍。網上日前傳出氣象局發給各氣象機構的信函,其中下令從1月18號起停止霧霾的實況播報、預報、預警,並禁止使用「霾」、「霧霾」等字眼。雖然無法證實該信函的真假,但本周起,氣象機構的預報確實開始變得巧妙,氣象部門僅稱能見度下降,環保部門也只提到京津冀地區出現重污染天氣,「霧霾」二字已消失不見。
2015年在霧霾中下台的中共前環保部長周生賢在卸任約一周後出席中共政協會議時,面對記者關於治霾的提問,曾表示不方便說什麼,「請你們理解我」。結果當然引發輿論嘩然。不久即傳來中共中紀委著手調查周生賢的消息。
媒體調查發現,周生賢家族在北京成立「綠動元」公司,靠販賣環保證書撈錢。北京周邊的石化、鋼鐵和其它化工項目,包括周永康旗下的石油企業,供應的油品根本不符合國三排放標準,但通過周家都可以買到國家環保局的環保證書。這些不合格油品燃燒後對環境造成巨大危害,被認為是引發北京陰霾的直接原因。
另有消息指,周生賢曾對外聲稱是江澤民妹妹江澤慧的好友,他正是在投靠了江澤慧之後才青雲直上的。因此如果周生賢被調查,應該會牽扯出環保部腐敗窩案,進而波及江澤慧。
當然,周生賢並非中國唯一的環保惡虎。旅居美國的中共元老羅瑞卿之子羅宇在本周二就通過港媒發表的致習近平的公開信上建議,「…懲罰製造污染的貪官,這可以從江澤民開始」。他說,中共用掠奪式的「發展是硬道理」毀了中國,江澤民時代開始不計成本、不顧環境的大搞所謂的經濟發展,把GDP搞到世界老二,環境搞到最不適合人類生存,是對中華民族犯下的罪行。
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曾經警告,中國的GDP數字里有相當一部分是靠犧牲後代的機會獲得的。據世界銀行測算,1995年中國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的損失占當年GDP的8%,2003年中國科學院測算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佔GDP的份額高達15%。早就有環保人士警告,拿這些數字與GDP7%至8%的年增長率相比較,江澤民時代所謂的「高速發展」其實是很大的下降,從長遠來看不僅無功,反而有害。
只是沒有人想到禍害來的如此之快。從2011年國人通過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公布的PM2.5數據開始關注霧霾開始,中國的霾害沒有減弱趨勢,反而覆蓋範圍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外界發現,中共財政部以治霾等為由曾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為2015年稅收貢獻超過1600億元。對健康的擔憂及對政府「只收錢不做事」的憤怒,在民間引發一連串的公民行動:去年12月志願者孫洪彬起訴鄭州市政府,要求賠償霧霾口罩,被新鄉法院受理,此案被稱為「中國霧霾第一案」;很快再有五位律師於2016年12月19日和20日分別向北京市、天津市、石家莊市有管轄權的中法院級起訴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政府,要求確認三地政府不正確履行空氣污染的防治責任違法、責令其在合理期間把空氣質量治理至平均良好狀態,並提出國家賠償請求;2017年1月5日,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巋向國家能源局和環境保護部提起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燃石油焦火力發電項目在國內的數量、燃石油焦來源、污染監測數據、與霧霾的關聯、上述通知的背景等信息;1月13日,為知道「部長吸的啥空氣」,湖北三峽大學大四學生劉啟爽向北京市政府、環保部、教育部、工信部、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單位申請信息公開,要求公布2012至2016年度採購的室內空氣凈化設備的支出費用、具體採購清單。
評論認為,霧霾喚起了中國人的「公民性」,是一個意外,也是一件好事。
在數以百萬計的國人遭受霧霾困擾時,企業家正試圖把災害轉化為機會。考慮到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霧霾是2012年100多萬中國人致死原因,這裡面的商機相當驚人。
防霾飲品
台灣統一推出了一種防霾功能飲料,名叫「梨來霧散」,配料包括燉梨、蜂蜜、薄荷精油、干菊花。不過北京營養源研究所測評部主任岳宏告訴媒體,呼吸道和食道是兩條完全不重合的途徑,想用某種食物來清除微塵並不科學,但PM2.5進入人體之後會引起氧化應激水平和炎症反應水平升高,所以可以多攝入一些有利於降低炎症反應和提升免疫力的營養成分。
3M口罩
考慮到如今北京街頭幾乎無人不帶口罩,3M口罩的盛行就不難理解了。人們帶口罩的目的並非驅寒而是避霾,因此生產工業用防塵口罩達半個世紀的美國老牌工業材料公司3M就意外爆紅。根據淘寶給出的數據,2016年,霧霾高發期,3M單日銷售就突破15萬。同時,國內生產口罩的廠家數量在2013年至2016年僅3年間就翻了一番,超過千家,在2016年一年生產了6億隻口罩。
空氣凈化器
空氣凈化器已逐步成為中國不少家庭的標配。戴森2015年就選擇中國作為其在全球推出凈化器新品的起點,結果公司銷售大漲35%。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凈化器價格不一。戴森約售4,114元,瑞士製造的IQAir售價2萬元,小米公司的Mi空氣凈化器售價900元。2016年的凈化器的產能已高達2000萬台。
避霧霾旅遊
每年冬天,大批躲霧霾的遊客聚集海南、雲南甚至泰國等地的海灘、高爾夫球場和酒店。來自攜程旅遊網的數據顯示,2016年聖誕及新年假期期間,「避霾」這一主題下的旅行套餐增加了一倍。最受歡迎的目的地是三亞,廈門和普吉島。一些遊客甚至變成房地產買家,導致雲南西雙版納出現房地產熱潮。
瓶裝空氣
中國的霧霾已經引發全球關注。來自歐洲、加拿大和紐西蘭青翠山林的瓶裝新鮮空氣被賣給中國客戶。但從來自紐西蘭南島的一瓶600毫升Breathe Ezy要買169元人民幣、可供約150下呼吸的價格來看,只有相當富裕的國人才能消費的起。Breathe Ezy的生產商菲利普?杜瓦爾(Phillip Duva)認為,他們的產品不能挽救生命,因為畢竟「你需要每天24小時、每周7天呼吸新鮮空氣,才能克服嚴重空氣污染的不良影響」,但它們的確可以對用戶產生良好的心理作用:「對某些人來說,這就像喝一杯棒極了的濃咖啡,可以提振精神」。
from 澳洲新聞網 » 情系中華 http://ift.tt/2jw6Jmq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