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星期一

一個騙了中國幾代人的「半截故事」(深度好文) 組圖

20世紀初,福特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一個個車間一片片廠房迅速建成並投入使用。客戶的訂單快把福特公司銷售處的辦公室塞滿了。每一輛剛剛下線的福特汽車都有許多人等著購買。

突然,福特公司一台發電機出了毛病,幾乎整個車間都不能運轉了,相關的生產工作也被迫停了下來。公司調來大批檢修工人反覆檢修,又請了許多專家來察看,可怎麼也找不到問題出在哪兒,更談不上維修了。

福特公司的主管真是火冒三丈,別說停一天,就是停一分鐘,對福特來講也是巨大的經濟損失。

這時有人提議去請著名的電機專家斯坦門茨幫助,大家一聽有理,急忙派專人把斯坦門茨請來。

斯坦門茨要了一張席子鋪在電機旁,聚精會神地聽了2天1夜,然後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時,最後在發電機的一個部位用粉筆划了一道線,寫下了“這裡的線圈多繞了16圈。”人們照辦了,令人驚異的是,故障竟然排除了!生產立刻恢復了!

福特公司經理問斯坦門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門茨說:“不多,只需要1萬。”1萬美元?就只簡簡單單畫了一條線!當時福特公司最著名的薪酬口號就是“月薪5美元”,這在當時是很高的工資待遇,以至於全美國許許多多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和優秀的工程師為了這5美元月薪從各地紛紛湧來。

1條線,1萬美元,一個普通職員100多年的收入總和!

斯坦門茨看大家迷惑不解,轉身開了個帳單: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兒畫線,9999美元。

福特公司經理看了之後,不僅照價付酬,還重金聘用了斯坦門茨。

很多人把講到這裡就結束了,包括高中教科書上也是那麼講的,得出的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口號——“知識就是”。

伴隨這個口號的是,如何去獲取知識,然後通過知識獲取財富。至於採取何種手段?沒有人去管。

實際上,這個故事還有下半截,過去教科書上沒有登載的,但最近在網路上廣泛流傳。

故事的下半截

著名德裔電機專家斯坦門茨

斯坦門茨原本是德國的一位工程技術人員,因為德國國內經濟不景氣而失業後來到美國。由於舉目無親,根本無法立足,只得四處流浪,直到幸運地得到一家小工廠老闆的青睞,僱用他擔任製造機器馬達的技術人員為止。

斯坦門茨十分感謝老闆,他刻苦鑽研,很快便掌握了馬達製造的核心技術,並且幫小工廠接到了很多訂單。

當福特公司總裁福特先生得知後,對斯坦門茨十分欣賞,先是很痛快地給了1萬美元的酬金,然後又親自邀請斯坦門茨加盟福特公司。但斯坦門茨卻向福特先生說他不能離開那家小工廠,因為那家小工廠的老闆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現在一旦他離開了,那家小工廠就要倒閉。

福特先生先是覺得遺憾,繼而感慨不已。福特公司在美國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人們都以能進福特公司為榮,而這個人卻因為對人負責而捨棄這樣的機會……

不久,福特先生做出了收購思斯坦門茨所在的那家小工廠的決定。

董事會的成員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樣一家小工廠何以會進入福特的視野呢?福特先生意味深長地說:因為那裡有斯坦門茨那樣懂得感恩和有責任感的人!

今天,媒體宣揚的都是“知識就是財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於是乎,大學擴招,研究生擴招……

至於什麼是感恩?什麼是責任?一切退而居其次了。

因為這個社會的主流知識份子們,都把眼光盯到一個詞——“財富”上了,他們都在想著怎麼販賣他們的“知識”,怎麼把他們的知識變成財富。專家教授們忙著走穴,忙著炒作,然後好出書、出國、出名。

於是大家感嘆世風日下,感嘆道德敗壞,感嘆人心不古。我們還是沒醒悟過來,我們在宣揚“知識就是財富”遺忘了一些更加重要的東西,沒有人去反思我們已經失去了什麼?

因為我們只看到了這個故事的開頭,而沒有看到結尾……

責任編輯: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from 澳洲新聞網 » 情系中華 http://ift.tt/2eueRyP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