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夫妻二人是2020年1月登陸加拿大阿爾伯塔。2021年底下定決心放棄楓葉卡離開加拿大,通過西班牙非盈利移民來到馬德里生活。兩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算短,此文僅是分享個人在加拿大生活的感受和想法,不喜勿噴。移民的方式和目的國很多,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離開加拿大的原因:稅
真正生活在加拿大才能體會「萬稅之國」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毫不誇張地說,在加拿大你賺的每一分錢和花的每一分錢都必須交稅。
購物消費時不僅要支付聯邦政府的商品及服務稅(GST,Goods and Services Tax)5%的稅費,每個省還有固定的省消費稅(PST,Provincial Sales Tax),從0%-7%不等,有的偏遠省份更是直接一刀切,直接15%的消費稅。
花小錢的時候可能無感,買大件的時候看著結賬單真心會覺得肉疼。其實個人更多的時候是覺得膈應人,買的是100刀的東西,結賬時非得付110多刀。還有那道德綁架的小費文化,明明本應是自願的事情,卻變成一種強制行為,更有甚者,去餐廳點個take-out,結賬時甩給你10%,15%,20%的tips選項,我總不能厚的臉皮問人家能不能不給小費吧。。。
說完花錢的稅,再說掙錢的稅。和消費稅一樣,加拿大的所得稅也是分聯邦稅和省稅,而且加拿大和美國一樣,也是全球徵稅,像我們這種self-employed的,雖然收入全部來自美國和歐洲,在加拿大沒賺一毛錢,但是稅還是一分不少的得交。更加不平衡的是,目前沒有孩子,每年自己還掏腰包買商業保險,幾乎享受不到任何社會福利,但自己辛苦掙的錢卻要被拿走一大塊,去養那些吃著政府福利天天在家嗨ma的和那些不工作不納稅只在家生孩子領補助的msl家庭。
對於這種制度和文化上的東西,想要改變它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能適應就只能逃離了。
極左
作為初級社會主義國家,加拿大的左絕對是蝎子拉粑粑-獨一份的存在。凡事不問對錯,先講政治正確;什麼環保主義,LGBT【相關閱讀:我所知道的地球歷史與奧秘篇(十):同性戀與吸毒】Q平權運動,大ma合法,男女同廁,小朋友上幼兒園第一課先學會13種性別,那都是小兒科。在白左大本營的歐洲都開始收起聖母心的時候,加拿大接過大旗:每年花幾百億刀接收msl難民,包吃包住還發巨額補貼,並且還要保持下去,繼續揮霍納稅人的錢。嘗到絕對權力滋味的政府,在疫情期間更是肆無忌憚,透支未來幾十年的,幾千億的大發Q就不用提了,各種強制措施,形式主義弄得各行各業都民不聊生,作業抄得也確實符合社會主義那味兒。2021年底更是弄出一個「不接種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就不準離境」的全球獨一份的奇葩政策,這也是讓我下定決心離開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左派大政府的常年洗腦下,普通加拿大人也都已經馴化成為聖母心爆棚的良民。遇事不辨是非,只要貼上政治正確的標籤,大部分民眾們都是搖旗吶喊,舉雙手贊成。
「不打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你就是害蟲!」
「不同意補貼原住民和低收入家庭你就是沒良心!」
「相信有神論你就是深井冰!」
其背後的邏輯和某綠教是如出一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用liberal們的話來說就是:everything I don』t like, must be banned.都是披著自由平等的外衣,行放縱之事。
看著各個城市市中心都被hobo們弄得烏煙瘴氣,走在街上隨處可以聞到的「中藥味」,想到隔壁鄰居十歲的小女孩用疑惑的眼神問我:I don』t know I am a girl or a boy.我確信這片土地不是自己和子孫後代生活的地方。
氣候
加拿大雖然幅員遼闊,國土面積世界第二,而真正可以居住的地方基本都在最南部靠近美國邊境的區域,除了bc省的溫哥華周邊和安省靠近湖區的地方氣候比較宜人之外,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是一年大半時間是冰天雪地,在我看來並不適宜居住。
以我們居住的阿省為例,氣候乾燥,空氣質量差,水質硬,我們夫妻二人因此飽受脫髮,皮膚炎症和過敏性鼻炎的困擾。而且近些年來自然災害頻發:山火,夏季極端高溫,暴雨洪水,泥石流,冰雹,能想到的一個都不落,原本移民是奔著好山好水來,沒想到居住環境還不如國內。
氣候和環境的問題不僅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對心理健康同樣危害不小。常年冰天雪地大部分時間只能呆在室內,地廣人稀可以娛樂消遣的活動也不多,身邊認識的當地人多數都有長期看心理醫生或者酗酒吸ma的問題。這也是疫情封城時,什麼店鋪都可以關,唯獨liquor store必須開著的原因。
日常生活
還是以阿省為例,我們自購住房每月的生活必須開支:管理費$290,電和燃氣$220左右,水費$70,手機+網路$150。加上每年地稅$3500多,房屋和車輛保險$3300多,不含吃喝和其他任何消費,每年的最基礎開支就在1.5萬刀左右。其中的電/燃氣和水費絕大部分是政府收取的稅和行政費用,手機和網路費用也基本是全球最貴,速度最慢。
日常的grocery的價格相比其他發達國家差別不大,但是幾乎所有的蔬菜都沒有食物本來的味道,因為全是追求產量採用工業化水培種植的產物(網上相關的視頻大把),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食物吃進肚子里,會不會對健康有影響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溫哥華和多倫多能吃到一些相對地道對中餐,其他城市外出就餐和購物消費的選擇極少,基本都是一些連鎖品牌。而且對亞洲女生來說,衣服尺碼偏大且款式老土,1米65,45kg的太太在實體店基本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全靠海外網購。
醫療
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是所有事情都由政府大包大攬,醫療更是不能例外,全民免費醫療但是給你一刀切:只有公立醫院,偌大的加拿大沒有私立醫院,買了商業保險也只能去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看病。有個疑難雜症的話必須通過家庭醫生必須預約公立醫院的專科醫生,等待時間長不說,能不能碰到一個專業負責的醫生也是全憑運氣。手摔骨折了等看到醫生都已經長好了的故事,還真不是杜撰的笑話。預約等待1-2年才得以診治,卻發現已經是癌症晚期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
以我們自己為數不多的幾次就醫經歷來看,預約等待大半年才見到的醫生,都是標準的textbook doctor,態度冷淡不說,根本不會根據病患的具體情況做調整。有次看完病和遠在數千公裡外的多倫多有相同病症的朋友一交流,嘿,診斷意見和開的葯都一毛一樣。當然治療效果也可想而知,毫無用。
美加澳新作為長久以來國人移民的第一梯隊,似乎自帶一種讓人眩暈的光環。然而移民這事兒就像結婚,鞋子合不合腳穿久一點才知道,太多人因為不了解而奔來,又因為了解而離開。離開加拿大當然也是萬般不舍,但隨著在西班牙逐漸安定下來,越來越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花原來1/3的開銷享受比原來更好的生活質量,沒有政治正確,沒有政府的各種強制措施,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那種表面友好的塑料感,這種小國寡民的怡然自得,遠比那第一梯隊的光環來得真切和舒服。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馬德里老曾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ift.tt/XaF8DwU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