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兩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啊,蘋果的發布會從線下改為了線上,並採取了提前錄像、定時直播的形式。
這個變化,讓這場全球矚目的「科技春晚」很大程度上缺失了一部分臨場感,可也有幸讓我們能窺探一番蘋果園內部到底長啥樣。
對,說的就是上面那棟酷似客家土樓的建築。
改為線上舉辦發布會之後,蘋果的攝像和動效團隊使出了渾身解數,在背景、轉場、特效等呈現上,都在極力展現 Apple Park里裡外外的各處空間。
這其中最驚艷的,是庫克化身碟中諜,偷取自家 M1晶元的那段創意。
給觀眾們看到的場景是一覽無遺,可實際上蘋果對於 Apple Park的內部的保密工作還是很到位的。
發布會上像是實驗室、辦公區等具體的位置信息,都通過巧妙的轉場給糊弄過去了,根本沒法分清園區里的東西南北。
而除了在裏面辦公的蘋果員工之外,以往只有少數受到邀請的媒體,能在每年的 WWDC或是秋季發布會上,接近這棟圓環建築。
說起來,差評 tv的二狗同學
在2019年有幸獲得了這份邀請。
對沒錯,只是接近。
蘋果僅對媒體開放了圓環建築外部的訪客中心和喬布斯劇院,而距離真正設計研發 iPhone、Macbook的地方,大概有這麼遠。。。
庫克化身碟中諜主角
要不是蘋果總部的員工,還真沒法子正大光明的走進去。
有意思的是,在去年12月,法國有一家叫 TF1的電視台,不知道通了什麼路子拿到了蘋果的許可,進入到圓環建築內部進行採訪。
從網上披露出短短4分多鍾採訪內容來看,蘋果限制了 TF1電視台在圓環建築內的拍攝區域,所以能拍的地方和蘋果發布會的場景大致差不多。
據採訪的記者透露,進入這座建築之後,他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蘋果注重「保密」的企業文化,辦公樓里的門大都是關著的,每經過一處場景的拍攝都要進行協商。
TF1電視台名義上是進去了,但拍攝的內容仍在蘋果的掌控之下,其他的細節還是無從知曉。
托尼自己也很好奇,Apple Park裏面到底是個啥模樣。
在上網搜了一通資料、翻了一堆人物傳記(主要是《喬布斯傳》)之後,托尼居然找到了一些 Apple Park的早期概念圖和建築圖。
托尼在研究過後發現,這座新總部對於蘋果的意義,比想象中要重要的多。
我們先來看看喬布斯本人,對於 Apple Park最初的構想是什麼樣的。
時間來到2004年,那個設計出 iPod、iPhone、iMac的蘋果前御用設計師艾維( Jony Ive)和喬布斯在英國海德公園一起散步時,萌生了打造蘋果新總部的想法。
喬布斯想要為蘋果打造一個標誌性的新園區,他希望新總部可以像公園或者大學校園一樣,為員工提供比現在更好的辦公環境。
這座新總部還得承載蘋果公司在極簡與創新上的精神,一代代延續下去。
這需求乍一聽還挺畫餅的,但喬布斯顯然不是說說而已,當時建造蘋果新園區的想法在他心中,已然和 iPhone、iPad這些改變人們生活的產品,同等重要。
2009年,喬布斯正式請來了結構主義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為其操刀全新的蘋果園區。
千禧橋、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滙豐銀行總部,
都是這位建築大師的傑作。
福斯特和他的團隊在業內以高產、高標準著稱,喬布斯決定與他合作,看重的正是其豐富的經驗以及方案的高落地性。
拉上忙前忙后的艾維一起,蘋果新園區的設計在那會兒就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喬布斯本人對這件事兒尤為上心,在最初的設計方案中,他們研究出了一個叫「吊艙」( Pod)的設計概念。
簡單來說,吊艙形態的辦公室,讓員工們在獨立思考之餘,也能保留一個能充分交換各自想法的空間。
早期的構想里,吊艙由一間間辦公室拼接而成,一間辦公室能滿足1-2人的辦公,左右辦公室互通的同時又能保證封閉性。
辦公室里的細節喬布斯也做了精心的打磨,他要求門把手必須採用和 MacBook一樣的鋁材料,並且不能依靠螺絲來進行連接。
來源:差評
與此同時,建築本身還得保留一定的神秘性,以契合蘋果一直以來的保密文化。
聽起來這要求還是挺符合蘋果總部定位的,但托尼覺得這個概念按在隨便哪個宗教場所的建設上,好像也說的通。
總之在喬布斯的想法下,諾曼福斯特和他的團隊大開腦洞,為新總部設計了包括不規則形、莫比烏斯環、三葉草、螺旋槳、等奇奇怪怪的建築形態。
各種形態演變的設計草圖。
最終,三葉草形態的方案被福斯特團隊遞到了喬布斯面前,這樣由三個半圓組成的環狀設計,確保了在室內辦公的每個蘋果員工,都能曬到太陽。
喬布斯對這個方案很滿意,他回去馬上將這個喜悅分享給了他的家人。
兒子里德在看過方案之後開玩笑,他覺得三葉草總部的設計,從空中某個角度看起來非常像「大迪克」。
然而正是他兒子的這句吐槽,導致這個原本極有可能採用的方案落選了。
儘管喬布斯自己並沒有很在意這個玩笑,但他還是把兒子對三葉草方案的評價,告訴了設計團隊。
團隊馬上反應過來:完蛋,這玩意兒越看越像那啥。。。
因為只要有一個人在心中形成了「大迪克」的不好印象,那對於蘋果這家公司的形象來說,就是災難性的。
在考慮再三之後,設計團隊最終將方案修改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環形飛船」的樣式。
托尼有幸從早期 Apple Park的設計圖紙和主樓模型中,摸索出了一些 Apple Park的內部構造。
從蘋果園區整體的規劃圖來看,Apple Park的環狀主樓,像是蘋果在地上鑲嵌了一枚大大的 Home鍵。
作為服務性功能的喬布斯劇院、訪客中心以及大型停車場,散落在周邊,和主樓保持了一定距離,避免了外界對於辦公區域的干擾。
員工上班會直接從外側的地下通道進入主樓,在動線設計上,員工、訪客、服務人員都有著自己的一套路線。
托尼沒猜錯的話,
蘋果員工平時應該會從這個入口上班
根據早期流出的園區建築立面圖我們大致可知,Apple Park主樓大致分為地上四層的辦公區,以及地下兩層的內部停車場和設備間。
建築物層樓之間的連通主要以樓梯為主,不高的樓層加上環狀分佈的辦公區,給人的感覺真就和大學圖書館差不太多。
這麼看來,喬布斯這是給蘋果的同學建了一所學校啊。。。(雷軍口吻 bushi)
在建築整體基本確定完之後,喬布斯就打算給樓點科技樹了。
首先 Apple Park主樓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個自帶巨型玻璃門的餐廳。
這兩扇滑動玻璃門採用了世界上最大的曲面玻璃,單扇門高16m,寬28m,重量接近200噸。
它上下撐滿了整棟建築的四層,每到中午午餐時,這兩扇巨門就會通過藏在地下的馬達緩緩打開,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噪音。
這兩年蘋果一直在強調的環保理念,在 Apple Park的建設中,在不少地方都有體現。
就拿能耗大戶空調來說吧,蘋果想嘗試盡量在環形主樓上不去用空調。
喬布斯很討厭風扇和空調,對他來說開窗通風,都是一件能很麻煩的事情,所以他在立項之初,他就想著能否讓建築體自己呼吸起來,調節空氣。
與嚴格控制內部溫度的封閉建築物相反,Apple Park主樓採用了從外部循環空氣的風道設計。
為了實現「建築呼吸」的效果,蘋果聯繫了 F1賽車的空氣動力學專家,想辦法在屋檐的下側引導空氣吸入,再將溫暖的空氣像煙囪一樣呼出到外面。
這套空氣外循環系統工作起來之後,只有當氣溫處於極端狀態下時,才會啟用建築內的加熱或冷卻系統,理論上一年9個月都不用開空調。
此外,樓頂鋪滿的太陽能板、園區內種植的各類果樹,也突顯出了 Apple Park在環保上的堅持。
喬布斯去世之前視察工地。
蘋果在 iPhone包裝去掉充電頭的行為,固然給行業起了一個壞頭,但不得不說他們在自家建築上的環保投入,還是花費了不少心血的。
很遺憾,喬布斯最後沒能親眼看到這座精美的新總部落成,但園區里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思考過的痕迹。
矯情點說,Apple Park或許就是喬布斯變成建築之後的模樣,這是他在自己生命最後的幾個月,傾注了大量精力建造起來的那麼一個工作場所。
托尼覺得,Apple Park對於蘋果來說,或將見證這家公司50年、甚至100年之後的樣子。
而對於所有熱愛科技、熱愛生活的人們來說,它的存在,或許就是一枚能冒出源源不斷想法,連接現在與未來的巨型 Home鍵吧。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差評
from 情系中華 – 澳洲新聞網 https://bit.ly/3HdUjrI
via IFTT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